为充分发挥外出培训学习的辐射效应,将前沿教育理念与先进教学方法转化为全院教师共同的财富,进而全面提升全体教师的教学素养与育人能力,第二临床医学院于10月24日下午在学院202教室组织召开了一场内容翔实,双轮驱动的专题培训及座谈会议。会议紧密围绕“学习成果分享”与“执业医师通过率提升”两大主题,分为上下两个阶段进行。麻醉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各教研室主任、教学职能部门主任及骨干教师参会,共话教学改革,共商育人大计,会议由教学科主任高燕主持。

高燕主持会议
第一阶段:问道燕园,共享学术盛宴
会议伊始,赴北京大学学习归来的两位教师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分享。
儿科学教研室马歆花主治医师则以《从未名湖畔到儿科课堂的AI之旅为题,从人工智能的概念发展、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及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分享讲解,并就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融入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神经病学教研室副主任医师刘欣主要从课程思政的设计入手,分享了在北大的学习心得。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北京大学在课程思政系统化设计、元素挖掘与有机融入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神经病学学科特点,提出了将思政教育无声融入临床教学的有效路径,为在座教师如何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引领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启发。
马歆花与刘欣分享学习内容
两位教师的分享内容翔实、见解独到,不仅传递了北大的“精髓”,更点燃了在场教师对于教学创新与自我提升的热情。

分享会现场
第二阶段:聚焦医考,共研提升路径
分享会的余温未散,会议旋即进入第二项核心议程——“提升学生执业医师通过率”工作方案征集意见座谈会。本阶段旨在汇集众智,精准施策,直面学院人才培养的关键挑战。
教学科主任高燕首先深入阐述了提升执业医师通过率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她从国家标准、专业认证、学院发展及学生个人成长等多维度论证了此项工作是衡量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随后将2025届毕业生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的理论及实践的通过情况进行汇报,基于详实的数据,为后续研讨提供了客观依据。
在讨论环节,各教研室主任依据会前开展的调研情况,依次汇报了本学科在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中面临的痛点、难点,并提出了诸如“课程大纲与执考大纲的契合度”“课堂教学中执考考点的融入度”以及如何构建分阶段递进式辅导体系等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意见。现场讨论气氛热烈,思维碰撞不断。
讨论会现场
会议最后,麻醉学科带头人苏玉强副教授进行总结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与丰硕成果,并强调要协同攻坚,号召各教学职能部门与各教研室形成合力,将座谈会上形成的“金点子”尽快细化为可执行的“施工图”,并要追求长效,建立持续跟踪与改进机制,力争推动学院执业医师通过率与整体人才培养质量迈上新台阶。
苏玉强总结讲话
本次会议既是一次学习成果的分享会,更是一次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的动员会。它标志着第二临床医学院在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