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提升医院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效率,检验及优化急诊绿色通道流程,2025年9月25日下午,一场模拟“急腹症(确诊宫外孕)”患者急救的实战演练在院区紧张上演。本次演练由评审评价办、应急办牵头,医务部、护理部、急诊科、妇科、普外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门诊检验科、门诊超声科、消化内科、安全保卫部等10余个科室近30名人员参加。
突发“险情”,绿色通道火速开启
“呼叫呼叫,医院北门人行通道处1名女性晕倒,急需急诊支援!”下午3时,一阵急促的呼救声从北门口传来。保安人员在呼叫急诊科后,迅速上前搀扶并给予患者安抚。待急诊科医护人员携带急救箱及平车赶到现场后,第一时间进行基础判断并立即给予吸氧治疗,快速问询得知患者有停经史并突发下腹剧痛,直接送入急诊抢救室。


抢救室医生立即评估生命体征,血压80/50mmHg,心率 120 次 / 分,呼吸 22 次 / 分,血氧饱和度 92%,查体:腹膜炎体征明显。初步诊断:急腹症待查;休克早期。护士同步执行吸氧(面罩 5L/min)、连接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建立外周静脉通路(18G 留置针,前臂大静脉),快速滴注乳酸钠林格氏液500ml。急查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血 HCG水平、急诊生化。在联系家属无果的情况下,立即开通“先抢救后收费”流程。患者血压持续下降75/45mmHg,心率 125 次/分,主诉“下腹痛加剧,伴肛门坠胀感”。
“启动急诊绿色通道!”,急诊医护团队立即到位,同时继续联系家属,一系列抢救措施在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进行。


多学科协作,开启争分夺秒的快车道
情况危急!监护仪显示患者“血压”持续下降,“心率”飞速上升,意识模糊。急诊医生立即下达医嘱进行扩容补液,同时紧急呼叫普外科、妇科急会诊。
普外科医师迅速来到现场后,详细询问病史+ 体格检查,排除 “肝脾破裂、消化道穿孔”(无外伤史、既往无肝胆疾病),首先考虑妇科急腹症,建议尽快完善腹部及妇科超声检查、腹腔诊断性穿刺。
同时妇科医生也迅速赶到,进行基础检查,结合“停经史 + 腹痛+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高度怀疑“宫外孕破裂”,下达医嘱:“急查阴道超声(床旁优先)、血 HCG,备血 2U”。


检验科报告结果“血红蛋白52g/L,提示重度贫血”;妇科超声检查发现“子宫未见孕囊,腹腔内探及游离液性暗区(深度5cm),右侧附件区探及混合回声包块(大小 3cm×2cm)”,即时出具报告:“考虑宫外孕破裂伴腹腔内出血”。
“患者需要立即手术!”普外科、妇科、急诊科医师现场达成共识。医务部现场指挥,一条连接抢救室与手术室的“生命高速路”被彻底打通:手术室接到通知后立即启动急诊手术;输血科紧急配血;一键办理入院手续;工作人员提前待命急救电梯。


衔接紧凑,演练把“作战图”变“成绩单”
从紧急联系家属、电话请示、医务部签字、绿色通道开启到手术室交接、导尿等准备,整个过程紧凑高效。手术室门口,急诊医护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了清晰、规范、快速的交接,伴随着患者被顺利送进手术室,演练宣布结束。


演练结束后,参演人员及评估组立即召开了现场总结短会。观摩老师一致好评,整个演练过程亮点突出:信息“零延误”、决策“零等待”、沟通 “零距离”、救治“零漏诊”,所有的部门和人员表现较好,充分展现了医院应急处置的过硬实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但同时也对暴露出的细节问题进行了客观评价。









本次演练,既检验了多学科团队(MDT) 应对急危重症的应急响应速度,也体现了医院对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流程标准化、规范化的不懈追求。针对薄弱环节,我们将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技能、强化协同、改进思路,继续以练促改,以练促建,不断提升医院应对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协同作战能力,最终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强有力的医疗安全保障。